本文共 111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,大模型应用已拓展到企业的研发、生产制造、经营管理等诸多环节,金融、制造、教育、交通等行业纷纷探索大模型的落地场景。头部企业通过海量数据预训练构建超大参数规模的基座模型,大多数企业正在探索微调训练技术,使大模型更适用于特定领域的业务应用。大模型训练平台已经成为支撑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工程底座,产业界正在积极探索和布局。
在大模型训练过程中,如何构建微调语料库、选择微调方法、衡量训练效果,提升训练效果;如何通过计算优化、分布式优化、收敛性优化,提升训练效率;以及如何通过低代码能力、可视化能力、快速对接能力,提升训练易用性,都是大模型训练开发中的重要课题。
AI Infra工作组高度关注大模型训练微调平台技术发展,联合五十余家成员单位编制了《大模型训练平台技术要求》技术规范。该规范聚焦平台训练过程的功能和性能要求,结合训练效率、稳定性和易用性等产业需求,帮助企业提升训练效果,降低成本,推动大模型技术更广泛应用。
2025年1月8日,大模型工程化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,刘星辰发布了《大模型训练平台技术要求》解读。该技术规范面向平台供给方和应用方,为平台供给方提高开发交付流程,增强平台功能和性能;为应用方提供产品选型参考,提供技术规范依据。
本技术规范系统梳理了大模型训练全流程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,面向微调和预训练场景,全面提升训练效率、稳定性和易用性。评估项包括训练准备、模型训练、训练评估和AI资产管理四大能力域,共78项,基础功能29项,高级功能49项。
训练准备包括数据配置、模型选型和模型开发配置;模型训练涵盖预训练、微调、训练加速技术、训练稳定性技术及训练易用性技术;训练评估涉及模型评估;AI资产管理包括数据管理和模型管理。
AI产业发展联盟AI Infra工作组致力于推动AI高质量发展,通过技术研究、政策研究等工作,促进供需对接和应用落地。
以下分享一份2025最新版大模型学习路线,帮助新人系统、快速学习大模型。路线分为L1到L4四个阶段,从入门到进阶,从理论到实战。
L1级别:了解大模型基础知识、行业应用、核心原理、关键技术及提示工程基础。
L2级别:学习RAG检索增强生成及多项目分析。
L3级别:学习LangChain、LlamaIndex框架及AutoGPT、MetaGPT等多Agent系统,实践Coze、Dify等工具。
L4级别:深入探讨Transformer架构,学习微调技术,使用DeepSpeed、Llama Factory等工具,部署Ollama、vLLM等框架。
书籍和文档为学习提供理论基础,视频教程辅助理解,项目实战检验知识,面试题库应对面试。
转载地址:http://vzryk.baihongyu.com/